Factor是被對自行車運動的熱情點燃的騎行者。是不懈的工程師,不斷提高標準並重新定義性能。是自豪且一絲不苟的單車製造商,也是碳纖維的大師。Factor是永不墨守成規。

2024年最新款OSTRO VAM就是Factor故事的體現:追求成為行業頂尖的自行車。看似相反的屬性——空氣動力學、輕盈、剛性、舒適——在OSTRO VAM這裡被和諧地結合在一起。超過任何其他型號,OSTRO VAM 代表了 Factor Bikes 所代表的一切!

 

當代競賽自行車

OSTRO VAM 的第二代承襲了其前代的追求:設計和工程的和諧與卓越。它由騎行者設計,以科學發展,由Factor自己的工廠製造,並被那些有要求的人所選擇!Factor身處於 2024 年。最快的自行車不再僅僅是流於數據上最佳化的產物,也不是由一系列個別的、機翼形狀的管子組成的。Factor對現代競賽自行車的理解是一個精心打造的系統,可以精確地管理過整個自行車長度的氣流。

儘管Factor大量專注於空氣動力學的收益,但Factor從未忽視了在衝刺中精確操控的需求,在漫長而無情的道路上的舒適度,以及在攻克山脈時的精確重量管理。Factor希望 OSTRO VAM 的靈魂得以完整保留……只是這次,更快了!

由前方到後方的開發

Factor對空氣動力學發展的方法是了解自行車的形狀如何能夠有利地引導氣流圍繞著騎手。自行車的前方對於流動行為有最大的影響,原因有二。首先,它首先遇到最前端的氣流。其次,因為它能被設計來管理所有接下來的自行車元素的氣流。從這個概念出發,Factor專注於自行車的車身前端並向後端工作。

在車身前端進行的空氣動力學改進對後端元素有連鎖反應——既有正面也有負面影響。目標是捕捉正面收益並將它們向下游傳播。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在自行車中間所做的改變也影響到了上游產生的阻力。因此,Factor在向後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地重新評估前端。

逐步快速提升

利用先進的空氣動力學原理,開發團隊構想了一系列集中的概念,然後採用快速迭代和動態模擬的方法對每一個概念進行評估,以確定形狀的最佳組合。這導致進行了 111 次獨立的模擬運行,以評估每次變化對車身的上游和下游的影響。

設計理念通過三種方式進行評估:獨立地;作為一輛完整自行車的一部分;以及動態地,包括移動組件和踏踏車的騎手。生成了 3D 可視化,使得氣流不僅能夠在平面內評估,而且能夠跨整個 3D 空間評估。這種最先進的流動分析提供了對車架各元素之間複雜關係的更深入理解,並允許進行更深入的設計優化。

 

設計/開發

ZONE 1

根據對騎行特性影響的區域劃分設立了空氣動力學目標。例如,在Zone 1——前叉——Factor只在不損害重量和剛性的情況下接受空氣動力學的提升。不存在以損害另一個騎行特性為代價來改善某一特性的情況!

 

空氣動力學/ 作為自行車前緣的主要部分,前叉對整個系統的空氣動力學有著重大影響。Factor試圖通過最小化前部面積並提高形狀效率來減少阻力。這包括圍繞前叉頂部和下管接頭進行氣流管理的探索,以更好地適配較大的輪胎。Factor還從周圍組件之間的協同作用中發現了提升,比如煞車夾具座和軸。這導致了局部的性能提升和更可預測的氣流進入下游區域。

重量/ 降低的前叉頂部高度以及較低的前部面積減少了前叉的整體表面積,這使Factor能夠將材料放置在可以提高剛性和騎行感的區域,同時維持相同的重量。

剛性/ 騎行感和反應性是OSTRO VAM的特點。保持前端快速反應的能力至關重要,同時還要提升空氣動力學性能。

將頭管的前緣延伸,使Factor能夠將前叉的前緣向前移動。與頭管的更平滑過渡使Factor能夠微調前部面積,不僅減少了尺寸,而且還減少了氣流對自行車下游的影響,因為它更靠近自行車身。在前叉腿的內側增加了非常細微的表面細節,以促進旋轉輪旁的氣流更好。輪轂和剎車座面經過精心建模,以操控來自軸的移動空氣。這些細節共同創造了顯著的空氣動力學提升。

ZONE 2

空氣動力學/頭管經過優化,以一個更加戲劇化的沙漏形狀產生了更小的前面積。輪廓設計允許氣流更長時間地附著,因此降低了阻力。在最終確定一個在0度以及更高偏航角度下都能提供出色結果的形狀配置之前,模擬了多種頭管輪廓和尺寸。

重量/前面積的減少也隨之減少了該部分所需的材料量,這導致了一些增量式的重量節省。較小的前叉頂部也意味著較小的車架切口,同時始終保持了前叉和車架之間的無縫過渡。

剛性/如同前叉部分,這一區域也達到了保持剛性的目標,這對於OSTRO VAM的精確操控至關重要。

頭管的輪廓被縮小,以減少前面積對自行車CdA(阻力面積係數)的影響,並重新設計以保持氣流的附著。該輪廓的前緣位置在0至20度(+/-)的有效風角範圍內進行了模擬,目標是引導氣流穿過騎手的雙腿之間,並吹向上管的底側,以達到整體阻力減少的效果。新的且戲劇性的頭管輪廓意味著可以將頭管的尾緣向前帶,同時仍然看到整體翼型長度的增加,這是實現增強氣流保持目標所必需的。這最大化了材料的使用,允許在不增加重量或剛性的情況下獲得顯著的空氣動力學提升。

ZONE 3

空氣動力學/在第三區域,重點是捕捉來自新頭管輪廓的平滑氣流,並將其維持至自行車的後部。上管與頭管一起進行了模擬,以創造一個理想情境,並在這兩個區域中實現相互的空氣動力學增益。

重量/自然收細的上管導致材料需求自然減少,並略微減輕了重量。

剛性/專注於改善表面過渡以獲得更乾淨的氣流,也意味著表面結構能夠在更大的距離上分散負載,同時保持剛性,減少阻力和重量。

從頭管過渡到上管的設計旨在促進氣流在自行車全長上的附著。任何可能鼓勵氣流脫離的折點都被移除,以便於一個長且逐漸收窄的單一輪廓,表面曲率的偏差最小化。這進一步通過減小座管尺寸而得到促進。這種流線型設計,加上頭管的形狀效率,保持了氣流緊貼並穿過騎手的雙腿之間。

ZONE 4

空氣動力學/這一區域的設計和優化是根據新的UCI規則完成的,該規則取消了對組件的3:1規則並減少了最小管壁厚度的要求。開發了一個更薄的座管,隨之而來的是新的座管形狀。這也使得在前一節提到的上管上看到的積極收窄成為可能。在這一區域實現了顯著的整體阻力減少。

重量/這一區域的新形狀創造了重量減輕。此外,座管夾鉗從位於座管前方的楔形改為後方的扁平形,這減少了所需材料的量,從而節省了重量。

剛性/這一區域的目標是在大幅減少前面積的同時保持剛性,並且這一目標已經達成。座管下部,即與中軸相接的部位,其寬度保持與OSTRO VAM v1一樣寬。這一區域是層壓開發的關鍵焦點,以對抗由於上部較薄的座管輪廓而導致的橫向支撐減少。

保持剛性;增加空氣動力學性能;減輕質量

AA

座管寬度減少了36%,在騎手腿部大多呈現湍流的區域,這樣可以獲得更小的正面面積。這種減少是由於近期UCI對最小輪廓厚度規定的變更而成為可能。

BB

作為回應,座管的寬度減少了20%,並且略微加長,以便容納座管保留板。該設計被輪廓化以管理由上管和頭管上游產生的氣流。

CC

座管的下部分形狀設計是為了讓輪胎和輪圈完成空氣動力學輪廓。這是通過塑造管子後部以適當地容納28mm輪胎,並調整前面的形狀作為連續、一體化空氣動力學輪廓的前緣來實現的。

Zone 5

空氣動力學/這一區域在表面融合方面進行了一些微妙的改進,這些表面橋接了座管和下管的體積。通過優化形狀,在風阻係數(CdA)上看到了小幅度的提升。

重量/剛性/Factor在這裡的理念是避免僅為了改變而進行改變。這是一個零妥協的領域,維持剛性是Factor的首要任務。Factor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來保持加速時的騎行感覺。

在這一區域,寬度對於剛性至關重要,但平滑的表面過渡同樣重要。平衡形狀效率並維持體積和剛性是實現卓越動力傳遞的關鍵。在這裡,Factor必須在一個平面上管理踏車力量,同時在另一個平面上促進氣流保持。在中軸上方的區域經過微調,以維持所需的剛性,同時管理氣流並讓它遠離騎手的腿部緊密通過。通過表面優化,Factor再次能夠在一個原本沒有預期會有所提升的區域中略微增加Factor的空氣動力學效率。

《前往選購 Factor OSTRO VAM 公路車車架組 2024》